近日有新闻爆料,河南一所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院,开设的《社会化媒体运营》课程中,任课老师要求学生加微信好友,以新增好友人数为作业成绩。
学生新加 1001个微信好友算及格,新加 1667 个好友算满分。不少学生吐槽称为了完成作业,加好友到头秃。
该学院教研室回应称,这些学生如果走上新闻岗位,社会化媒体运营应该是基本技能。
这位老师还说,这项作业只占总成绩的30%,而且如果学生觉得微信上加了太多陌生人,会不舒服,也可以调整训练方式。“我们做老师的就是有这种责任心才去训练他。”
我们暂且不评判这种训练到底有没有效,但是如果我去上这门课,我怕是注定了不及格了。
毕竟在我的个人微信,用了好几年也不过1734个好友。
而且因为我认为加了太多领导、老板、编辑、合作方……对我造成了相当的负担,最近两个月我还删除了将近500个微信好友:
有些人加了好几年,唯一的交流就是拜年短信;
有些人总是给你发促销信息,让你帮他砍价;
有些人经常群发短信,测你是不是删了他;
有些人变成了疯狂微商,每天发30条朋友圈;
有的人已经把你屏蔽、拉黑、删了;
有的人是喷子,总发一些无脑言论、谣言……
以前我从不主动删好友,但后来我发现,删除了这么多人,对我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任何影响,反倒会让我更轻松。
今天,我也想借这个新闻,跟大家聊聊我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和方法论。
- 01 -
你的人际关系
就是你真实自我的镜像
罗辑思维CEO 脱不花的一句话特别对,“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真实自我的外在镜像”。
你如何与人相处,怎样处理人际关系,真实地反映了你的内心世界。
从这个角度探查别人的内心,装都装不了。
有人习惯性地让人办事、跟人要东西,丝毫不难为情,其实就是喜欢利用别人;
有人总是惯性的夸大自己,贬低别人,往往是自恋人格;
有人遇到事情就埋怨别人,从不反思自己,这种人往往不太负责……
这些在人际交往中自带巨大bug的人实在是太多了,跟他们交往太多,早晚会让你踩坑。
相信我,远离“关系未成年人”,你的人生几乎不会有什么损失,反而会美好的多!
- 02 -
健康的人际关系
既要“利己”更要“利他”
健康的人际关系,不能只想着自己占便宜,也要想着让别人占便宜。
在我的印象里,凡是朋友合伙做生意的,大多做到了“江湖的方式进入”,却没做到“商人的方式退出”。
双方都想要多拿多占,不仅没法协商,甚至可能大打出手,往往连朋友都做不成。
在成人的世界里,朋友之间难免会有金钱或者业务往来,但是如果想让一段关系持续发展,而不是因为一点钱闹掰,就特别考验双方的格局、气度。
健康的人际关系,既要“利己”更要“利他”。
据冯仑说,王石有一次把一块地卖给了一个朋友,结果这个朋友第二天吃晚饭的时候,突然开始说,买了这块地心里总是有点不舒服。
王石就说:你别在这儿再说这个事,你今晚上想一晚上,明天早上告诉我你舒服不舒服,如果你还不舒服,OK,我把钱退给你,这事就结了。
第二天早上吃早饭,王石问他:想明白了吗?舒服吗?
他说还是不舒服。结果下午,王石就把钱退给他了,这个哥们儿非常开心。
王石说:如果我不让他舒服,对我来说,对万科来说这都是一个小事情,对他来说是个大事情,没准以后不跟万科做生意,所以我一定要让他舒服了,就把这个退掉了。
那块地又在万科手里搁了好几年,最后也没赚钱。
这些年经常有朋友想跟我合伙做一些小生意,我都拒绝了,就是这个原因,生怕最后因为利益分配伤了情分。
人际交往当中,利益往来在所难免,如果只想着自己占便宜,只想着让自己心里舒服,那么人际关系最终不会太好。
- 03 -
持久的人际关系
应该具备建设性
我一直认为,最好的人际关系应当是具备建设性的,就是指两个人有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,两个人在一起比较舒服,而且能够互相督促成长。
双方的步调,总体应该保持一致。
如果一方总是领先另一方,那么不管是领先的还是落后的,都会感觉特别累。
不管是从价值观、社会地位,还是共同话题上,两者的交集都会越来越少,交往起来就越来越难。
从这个角度来讲,不要尝试去挽回一段失败的关系,因为总是会有人因为跟不上你的步伐而掉队。
成长越快,你就必然脱离越多的昔日关系。
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功成名就了之后,旧日的朋友却越来越少。
这不是势利,也不是冷漠,而是成长带来的必然结果。
你也应该远离那些,总是给你带来负面情绪,总是阻碍你进步的人。
比如我有一个大学时期的好朋友,认识十多年了,关系好到形影不离的那种。
毕业之后,有一次他在微博上说,“现在xx作家真的是不如以前犀利了,以前我都会买他的书送朋友”。
我就开玩笑说:呀,怎么也没见你送我一本。
他竟然回了一句“因为你不配”。尽管我们经常互黑,那个时刻我还是觉得挺不舒服。但我以为这不过就是习惯性互黑,也没说什么。
后来不知道为什么,老被他公开diss:
我说“路上看到一辆Mini Cooper ,还挺好看”。
他就回“只有娘炮和女人才会喜欢这种车吧”。
我说“读者说我一篇稿子对他很有帮助,我还挺开心”。
他就回“写那些鸡汤,能有什么用”。
我有次当面跟他说“最近做项目亏了几十万,压力超大”。
我竟然看到他嘴角止不住的上翘了……
我一直觉得,朋友间互黑没什么,但是如果开始互相贬低对方最核心的东西,比如价值观、工作;对朋友的痛苦不是感同身受,而是幸灾乐祸;对朋友的进步不是开心,而完全是嫉妒,那就意味着两个人再也不是朋友了。
因为就像蔡康永在《奇葩说》里说的:
友谊常常被我们包装得非常华丽、高贵,但事实上,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好朋友。
而也只有那些,把好东西带到我们生命里面来的人,才能称得上是好朋友。
所以,有的时候“放手”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的不可接受,放弃一段关系可能对双方都是一种成全。
- 04 -
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基本原则
《奇葩说》主持人马东,曾经接受过一本杂志的采访,那篇文章的题目,是“最高的情商叫自有分寸”。
史航也曾经评价马东,“最牛的地方就是精确和分寸”。
分寸,其实就是在人际交往中,人人都要遵守的基本原则。
这些原则运用久了,就会内化于心,渐渐转化成情商。
那么,在人际交往中,有哪些常见的基本原则呢?
1、你强起来的时候,全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
当你自己不强的的时候,不要盲目地试图抱大腿,因为这个时候你只会是别人的负担。
如果别人偶尔帮了你,那也只是别人自己的修行高,更不意味着会永远帮你。
只有当你跑起来的时候,风景才会跟着变。
你最终会发现,只有苦练内功,不断的提升自己,这个世界才会对你更温柔。
2、与人交往应该有求道之心
与人交往要有求道之心,要把目光放长远,要尽可能的在别人身上发现闪光点,然后尽可能地向别人学习,而不是总觉得别人什么都不好。
总觉得别人有各种毛病的人,可能只是眼光不好,并不意味真比人家强。
3、不要随便说任何人、东西的不好
不要在任何场景下,说任何人或者东西的不好!
注意是“任何”!
注意是“任何”!
注意是“任何”!
你喜欢什么和讨厌什么,是你的事;别人喜欢什么和讨厌什么,也是别人的事。
你犯不上,也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,无心说也不可取,极其容易误伤,切记切记。
我就见过一次,有个自媒体编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抖音网红的视频,还说“谁会喜欢这样的傻x玩意儿”。
有个老板就在底下评论:“我们家的艺人怎么惹着您了?”
原来,这个网红恰巧是这个老板旗下的艺人,场面极其尴尬。
4、社交中,每一种性格都自有优势,不用过度偏爱
经常有人问我“我这么内向,该怎么变外向”?
不可否认的是,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外向的人要比内向的人,过的容易一点。
但是你看那些牛人,什么性格都有,比如在BAT大佬里,马云外向,但是马化腾、李彦宏明显内向。
所以不用过度的追求改变自己(但是该学的沟通技巧要学,这是两回事),真正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业做好。
5、永远不要跪舔,自信和骨气很重要
很多人习惯对跟自己平级,或者不如自己的人,秋风落叶;却愿意对比自己级别高,更有权、钱的人春风化雨。
但是你把自己看的低人一等,刻意讨好,并不会赢来别人的尊重,反倒会被别人看不起。
我在一个校友群里曾经看到过,有一个师兄对群里某领导百般奉承,领导发个什么他都要点赞、表示祝贺。
后来,这个领导发了个朋友圈,把这个师兄发给他的微信晒出来了,连个马赛克都没打。
我们才知道,原来这个师兄经常向领导嘘寒问暖,雨天提醒带伞,刮风提醒加衣服,活脱脱一个私人天气预报员。
领导说他烦不胜烦,年轻人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业,不要总想着走歪门邪道。
后来一次饭局上,领导提到这个师兄,言谈当中多有轻视,完全当一个笑话。
要想别人尊重你,你先得尊重你自己,不管什么时候,都不要忘记做人的骨气、自信,永远都不要跪舔。
6、任何社交关系的基础,都是“把别人放在心上”
这就是蔡康永说的,高质量社交关系的基础,就是“把别人放在心上”。
比如,很多人以为,真诚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,完全不用考虑别人的感情。
真正的真诚恰恰相反,需要你充分体量别人感情、心情,然后才是表达自己。
《奇葩说》辩手杨奇函,曾经讲过一个故事,很多人在微信群里吐槽,说为什么这个社会上的人都那么不真诚,有话不直接说,现在人越来越虚伪!
突然有人站出来说,“你们这帮脑残!“
别人都怒了,你说什么呢,怎么骂人呢?!
对方就说,你们不是说别人有话不直说么,我觉得你们都是脑残,我就直接说啊,你们觉得我是真诚,还是没教养?
人都是这么双标,骂别人的时候酣畅淋漓,但是把标准用到自己身上的时候,就说别人没教养。
这种往往是自以为直率,但实质上就是自私。
还是那句话,一切高质量的社交关系,都先要把别人放在心上。